2025年刚过去3天,四川大学学者已连续在Nature、Science、Cell三家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引起国内高教界关注。

2025年1月1日,四川大学Gu Li、Zhu Yahui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Michael Karin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FBP1 controls liver cancer evolution from senescent MASH hepatocy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糖异生酶果糖-1,6-二磷酸酶1 (FBP1)是p53的靶标,在衰老样MASH肝细胞中升高,但在大多数人类HCC中通过启动子超甲基化和蛋白酶体降解抑制。

四川大学Gu Li、Zhu Yahui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Michael Karin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文。

FBP1首先在代谢应激的癌前疾病相关肝细胞和HCC祖细胞中下降,与AKT和NRF2的致瘤活性相似。通过加速FBP1和p53的降解,AKT和NRF2增强了先前衰老的HCC祖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活性。逆转衰老和支持增殖的NRF2-FBP1-AKT-p53代谢开关在小鼠和人类中起作用,也促进了DNA损伤诱导的体细胞突变的积累,这是MASH向HCC进展所必需的。

2025年1月2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等医学研究院孙金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成教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杨帆教授、张鹏举教授、易凡教授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study and structural basis of proton sensing by Mus GPR4 and Xenopus GPR4》的研究论文。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等医学研究院孙金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成教授等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期刊发文。

该研究从进化、功能和结构角度,阐释了不同物种GPR4在质子感知中的共同机制以及物种特异性的独特机制,进一步描述了特定的质子感知GPCR是如何进化以适应不同生物的不同生活方式。

另据四川大学新闻网消息,2025年1月2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康毅进教授团队联合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 Goddard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的文章。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康毅进教授团队联合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 Goddard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文。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张佳豪、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付先彪和加州理工学院科学研究员Soonho Kwon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康毅进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 Goddard教授。论文第一单位为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